這學期的大家,學弟、學妹是沒被真正關心到,而抓出來的幹部們,有的著手於自己的課業、專題、計畫;和我同輩的,則處於徬徨徘徊中、或欲思變,但並非致力在社務的推動與改變,而是尋求著外在的因緣;幾個持續較久的,都感到累了,也感到來不及了;而我呢?想試著坦然…
看了 上人 25日的開示,言即常常在說感恩,真的很感恩。早前上人也提到,清早醒來第一件事:第一便是感恩,第二則是立願。
我還沒做到,真的,上人說了這麼多次,但我還沒做到,我們都還沒做到。會怨、會恨、會嘆氣,因為他人的不精進、不夠努力、不夠積極、不夠有心、不夠持續,但在抱怨中,除了一直對大家增加期許與叱責、怪罪外,我做了什麼?除了讓清談之風籠罩著自己,除了讓案桌的輻射毒害著自己,我還做了什麼?
沒有,我什麼都沒做。
所以呢?是否該感恩?是否該慚愧?
的確,我很慚愧,看到海外慈濟人堅持著付出,並能做的那樣好且充滿法喜;知道海外慈濟招生的不易,並且流失的嚴重,對於能堅持並努力的海外慈青,真的覺得很不容易、很難得。
「佛法難聞今以聞、佛身難得今以得,為何不努力?為何不精進?」來自海外的動人力量,是啊!為何不努力?為何不精進?(給我一個「不」的理由)尤其是處在發祥地的我們。
感恩嗎?我很少說感恩的?我們都鮮少彼此互道感恩,當說的時候純粹是禮儀式的招呼。有「真的」感恩到的經驗嗎?夥伴們辦活動,會不滿於大家準備的動作太慢、會不滿於內容的不夠營養、會不滿於落實的成效不彰、會不滿於夥伴沒有來參與會議、會不滿於夥伴沒有將擔子切實的扛起 … 。
也許求好心切、也許面臨生死一搏,但導致「在看一個杯子的時後,專注的是它的缺口。」難不成這杯子已殘破到皆是缺口嗎?我想不會是這個樣子吧!
「口說好話,心想好意,手做好事,腳走好路」,其實,連最簡單不過的言語,都已離它如此遙遠。
我真正做了什麼?我要求夥伴們的事務,我自己有先做個模範出來嗎?沒有,也許,連自己都在搜尋呈現的方式。我要求夥伴們關心新成員,但我自己又有真正關心到他們嗎?似乎也沒有,我沒有真正到達他們的心。這些是我,必須突破的地方吧!
該放手讓他們去了嗎?該順著時機讓他們回來嗎?
想藉事訓練他們那樣久,而沒能讓大家法喜充滿,成了摧殘,不如讓其隨緣。
為社團付出了一陣,也是盡了心力,想回來玩玩,當仁不讓。
那自己怎麼辦?
只想到自己,就像未做事前先想到會有什麼困難一樣,只會障礙自己,「信己無私、信人有愛」,所以,「做就對了」。
要怎麼做?期待自己能做個典範, 上人與常住師父的難能可貴,便在自己的身教中,此次 25日晚間 昕師父帶領海外慈青開大會,在需要桌椅時,昕師父自己主動張羅起來,縱使 昕師父已經很累了,不久前才看到師父坐在黑暗的舊書軒椅子上休息,但不打擾警衛和近處的慈青,自己就先做。教自心亦教他人,「少說話,多做事」。
不曉得,你們有什麼想法?感覺不好,我覺得最實際容易的,還是回歸自身吧!會發現,其實自己還有很大努力空間。
宜大士豪 懺悔合十
看了 上人 25日的開示,言即常常在說感恩,真的很感恩。早前上人也提到,清早醒來第一件事:第一便是感恩,第二則是立願。
我還沒做到,真的,上人說了這麼多次,但我還沒做到,我們都還沒做到。會怨、會恨、會嘆氣,因為他人的不精進、不夠努力、不夠積極、不夠有心、不夠持續,但在抱怨中,除了一直對大家增加期許與叱責、怪罪外,我做了什麼?除了讓清談之風籠罩著自己,除了讓案桌的輻射毒害著自己,我還做了什麼?
沒有,我什麼都沒做。
所以呢?是否該感恩?是否該慚愧?
的確,我很慚愧,看到海外慈濟人堅持著付出,並能做的那樣好且充滿法喜;知道海外慈濟招生的不易,並且流失的嚴重,對於能堅持並努力的海外慈青,真的覺得很不容易、很難得。
「佛法難聞今以聞、佛身難得今以得,為何不努力?為何不精進?」來自海外的動人力量,是啊!為何不努力?為何不精進?(給我一個「不」的理由)尤其是處在發祥地的我們。
感恩嗎?我很少說感恩的?我們都鮮少彼此互道感恩,當說的時候純粹是禮儀式的招呼。有「真的」感恩到的經驗嗎?夥伴們辦活動,會不滿於大家準備的動作太慢、會不滿於內容的不夠營養、會不滿於落實的成效不彰、會不滿於夥伴沒有來參與會議、會不滿於夥伴沒有將擔子切實的扛起 … 。
也許求好心切、也許面臨生死一搏,但導致「在看一個杯子的時後,專注的是它的缺口。」難不成這杯子已殘破到皆是缺口嗎?我想不會是這個樣子吧!
「口說好話,心想好意,手做好事,腳走好路」,其實,連最簡單不過的言語,都已離它如此遙遠。
我真正做了什麼?我要求夥伴們的事務,我自己有先做個模範出來嗎?沒有,也許,連自己都在搜尋呈現的方式。我要求夥伴們關心新成員,但我自己又有真正關心到他們嗎?似乎也沒有,我沒有真正到達他們的心。這些是我,必須突破的地方吧!
該放手讓他們去了嗎?該順著時機讓他們回來嗎?
想藉事訓練他們那樣久,而沒能讓大家法喜充滿,成了摧殘,不如讓其隨緣。
為社團付出了一陣,也是盡了心力,想回來玩玩,當仁不讓。
那自己怎麼辦?
只想到自己,就像未做事前先想到會有什麼困難一樣,只會障礙自己,「信己無私、信人有愛」,所以,「做就對了」。
要怎麼做?期待自己能做個典範, 上人與常住師父的難能可貴,便在自己的身教中,此次 25日晚間 昕師父帶領海外慈青開大會,在需要桌椅時,昕師父自己主動張羅起來,縱使 昕師父已經很累了,不久前才看到師父坐在黑暗的舊書軒椅子上休息,但不打擾警衛和近處的慈青,自己就先做。教自心亦教他人,「少說話,多做事」。
不曉得,你們有什麼想法?感覺不好,我覺得最實際容易的,還是回歸自身吧!會發現,其實自己還有很大努力空間。
宜大士豪 懺悔合十
(自 國立宜蘭大學慈青社網站 轉載,作者現為 慈青社社長。)
東東有話說:
經過今年的全球慈青日果然令人成長不少,
當看到海外的夥伴們帶回的畫面,
又思索著勱師父對我們說的:
"人家海外的慈青都快超越你們了,你們台灣的要加油喔~"
看著畫面一幕幕的播放,
內心更是百感交集。
試問,我們(台灣的慈青)做了什麼?
台灣的精華片段,從北到南、從西到東,
做的東西、辦的活動、甚至是思維竟都是大同小異,
很少有人會去突破現有的瓶頸、繼續以學長姐或是更早前所傳承的東西,
一直在舊的循環。
這也是我一直在呼籲的:"獨立思考"、"多元化思索"。
這一次也跟幾位之前認識的海外夥伴碰了面、也小小聊了一點大夥的近況,
還有我不認識的,可他們好像從別人口中知道有我這個人。
(呵~有點驚喜的感覺!!)
嗯~回歸正題,
當我看到士豪這篇文章時,
就只有"感動"可以形容,
對士豪的第一印象,
就是從家慶的口中得知,
有位"很精進的學弟"會接下社長的棒子,
接下慈濟青年社的社長是很幸福的、當然也要有很大的勇氣,
當時大一的他,對於慈青乃至於慈濟認識的並不多,
深怕他一不小心、受了傷會因此起了雜念、退轉的心,
還好,他有 瑞榮、孟貞、家慶 等這些學長姐的"護持",
今天或許還有很多面臨的挑戰,
如同他說的:「信己無私、信人有愛」、「做就對了」。
(當然要做對的事情)
當我面臨一些生活上的瓶頸,
就會想到 上人在39年前披荊斬棘,
從一個人、一群人、到現在全世界上有數以百萬的人、
不分宗教、種族、國家,
(瑞榮 他就是虔誠的基督徒 唷!!)
都有藍天白雲的身影,
這就是 上人所堅持的「一念心」。
(Discovery製作的"台灣人物誌",稱 上人為"台灣的德雷莎修女")
僅管台灣仍有部分的人對慈濟有歧見、誤解,
但相信我們所看的、所做的、所信守的,
「做就對了」。
東東 感恩合十
p.sDiscovery頻道所製作的"台灣人物誌"總共六集,六位代表台灣的人物:張惠妹、李昌鈺、林懷民、證嚴上人、劉金標、陳文郁
「社會公益與環保」領域的主角證嚴上人,對於自己的入選,則是謙遜的表示,這並不是她自己個人的成就,而是整個基金會的成就;慈濟基金會在證嚴的帶領之下,逐漸擴大濟貧救難的工作至全球各地,自北極圈的天寒地凍到熱帶地區的酷熱難耐,只要有災難的地方,都可以見到慈濟志工的身影,除了物資的協助,也帶動災民互助互愛,促進災區的自立與重建,形成一個充滿大愛的地球村,由證嚴上人一手創立的慈濟基金會,已經是全台灣最大也最具公信力的慈善團體,致力於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文化等志業,目前全球有三十八個國家設有慈濟分支會或聯絡處,慈濟的大愛遍佈全球,可成為足以代表台灣的典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