繼續慕谷慕魚的行程,
除了在清水溪玩水外,
其實繼續往「楊清橋」直行,
會到能高越領道旁的「龍澗發電廠」。
去電廠幹嘛?
特別去一趟電廠當然是有目的,
龍澗電廠有著名自製的冰棒,
部份產品使用在地生產的食材製作,
非常值得一去!
「楊清橋」是最貴又最短的橋,
因為所有的原物料必須溯溪而上的運送上來,
是跨越這兩座山脈的第三代橋。
接近楊清橋附近有個吊橋遺址,
但被豪雨風災沖毀後,
後來又在楊清橋旁邊的蓋了一座水泥橋,
或許因為不耐歲月的洗禮,
現在又用鋼構不下橋柱的方式蓋了現在的新橋,
第二代舊橋現在還在旁邊讓人憑弔過去的歷史。
繼續直行,
有不少像是歐洲鄉間小道的情境真實呈現在我們面前,
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,
這條路除了外地包車進去玩的觀光客外,
甚少有車輛會通行,
這裡比較"吵"的聲音是我們不懂的蟲鳴鳥語外,
沒有其他外面世界的干擾,
相當寧靜的世外桃源。
續往前行,
道路右側出現榮民工程處(現為榮工公司)
刻印的「貫通龍澗」大石碑,
說明當初開通這條道路有多麼艱辛。
這條聯外道也是能高越嶺古道的一部分,
起點為南投霧社,穿越中央山脈,
終點為花蓮秀林銅門村。
過去這條道路是泰雅族的獵徑,
日據時期,
日本人為了統治原住民而修築的道路,
原本計畫沿著道路設置電線桿,
將東部多餘電力送至西部,
但因二戰爆發終究未能實現。
直到民國39年(1950),
台電得到美援進行興建這條電力輸送線路,
由當時的台電總工程師孫運璿率領工程人員,
披荊斬棘、克服嚴峻環境下完成任務,
這條電力輸送線又被稱為能高保線路。
當年選擇要開闢中橫公路的計畫
原本打算利用這條古道開發,
但因為經費太過龐大與工程難度太高而放棄,
改由現在的大禹嶺、天祥、太魯閣開闢。
現在能高越領道由龍澗電廠旁進入,
但目前管制中,
必須申請入山證與專業登山嚮導陪同才能前往。
(僅靠近電廠這一側終點端可駛入一般車輛,
後面路段必須用雙腳登山跨越中央山脈)
通往龍澗電廠路上,
有許多長短不一人工開鑿的隧道群,
許多路段還增建明隧道保護用路人安全,
只是這條道路狹小、
防護措施不像省道有紐澤西護欄之類的防護,
是早期公路簡易的低矮石塊間斷式的防護。
與其說防護,
倒不如是告訴你旁邊掉下去就是萬丈深淵了,
真的不小心失神了是一點保護效果也沒有,
所以來到這邊一定要繃緊神經、
要抱著絕對謹慎的態度通過這裡。
(↑木瓜溪的上游)
從檢查哨到達龍澗電廠其實路程很遙遠,
加上路況不是很好,
會有種「這裡還有路嗎?」、
「還有多遠?」的疑問出現,
人生不也是這樣?
勇敢繼續往前行就對了!
到了這紅色的壯闊鐵橋,
龍澗電廠就在眼前了!
以前這鐵橋旁邊還有座吊橋,
橋邊的小公園就是當時通往對岸的吊橋入口處,
現在吊橋沒了、
但電廠員工奉祀的土地公仍然在這邊守護電廠員工。
龍澗電廠販售的冰品部份產品
採用自家員工於電廠栽植的農作,
像是芋頭和洛神花都是,
純天然香味能吃得到顆粒,
甜度適中不會有甜膩味,
是我現在吃過的冰品中最推的一家。
其實山下接近管制站的銅門電廠也有設販售部,
也提供宅配到家服務,
只是很多東西都是限量供應,
尤其是電廠自家素材生產的清冰、芋頭、洛神花,
如果賣完了,
明年請早囉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